西安高新區建區20年發展歷程回眸
編者按: 20年前的6月14日,西安高新區的創業者懷抱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宏偉夢想,開始了拓荒 。那時的高新區猶如星星之火,但是,20年后的今天,這個星星之火已呈現出燎原之勢,而且成為強大的國際品牌—“國際高新”。在“國際高新”這個品牌的影響和帶動下,西安高新區的發展無論是在產業還是在高層次人才上,都呈現出加速聚集的強大態勢。西安高新區引領著西安乃至全省經濟走向高原。 20年,從3.2平方公里到107平方公里,從一條路到一座城……西安高新區一代又一代的開拓者,用“想事干事敢成事”的精神,不斷擴大自己的舞臺,創造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西部神話—— 在艱難困苦中起步 在奮進拼搏中騰飛 艱苦的條件下,高新區第一批創業者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征地、規劃、設計,籌集資金…… 1991年9月6日,火炬大廈和7棟標準廠房正式破土動工。 1993年2月18日,高新區重要建筑之一——金融大廈正式開工…… “能夠投身建設是最自豪的事。”原高新區管委會老領導之一王步威說,因為那是一個把夢想變為現實的過程。 1996年4月,高新區啟動了二期建設,1997年,高新區集中將新建區規劃面積原用地2.7平方公里擴大為10.57平方公里。5月4日,高新區二期開發暨唐延路正式開工。 隨后,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西安軟件產業園”正式掛牌長安科技產業園奠基高新區標志性建筑——創業廣場竣工…… 曾經3.2平方公里的舞臺,不斷向西南延伸。西安高新區的發展勢如破竹,規模、產值呈幾何形增長,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者實現夢想的創業樂土。 2006年6月6日,唐延路的建成通車再度將高新區的園區發展向西南延伸。2000年,二期路網的建設全面鋪開:建成了科技路西段、科技一路西段、科技二路西段、唐興路、高新六路北段、灃惠南路南段、科技三路、科技五路等道路,四橫四縱的主干路網全面建成。與此同時,西安開米、西安新竹、彩虹股份等幾十個項目紛紛在二期開花結果,建成投產。軟件園、長安科技產業園、新材料產業園、光電子產業園也已經成為孵化企業、聚集要素的成熟園區。 現在的西安高新區,以一座科技新城的面貌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東臨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的大學城,西傍20平方公里的草堂生態旅游區,距草木蔥蘢的秦嶺北麓自然風景區8公里。3.7公里長、115米寬的唐城墻遺址公園、西灃路綠化帶和6個大型主題公園,使高新區成為中西部環境最優美的綠色園區之一。 目前,高新區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現已累計開發配套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通過實施一區多園、板塊集約發展,建成了創業研發園、出口加工區B區等重點園區,并啟動草堂科技產業基地、長安通訊產業園、軟件新城、木塔區域、魚化區域、梁家灘國際社區等板塊的開發建設,區域發展骨架和產業承載空間進一步拉大。在107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兩帶四區七園(基地)”的總體布局,和“十一大板塊”的集約發展將使得高新區面向全球配置資源,突出專業分工和產業特色,進一步拓展園區產業承載空間,全面提升園區的承載力和聚集度。 靠科技創新彰顯活力 以產業帶動“招大引強” 20年來,西安高新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如今已經成為中國中西部經濟規模最大,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高新區。   近年來,高新區知識產權申請量每年都以100%的增幅增長,僅2010年,高新區新增知識產權17113件,完成技術更新改造投資88億元,新增各類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12家,認定技術合同1125項,完成技術成果交易額12.6億元。2010年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4008.78億元,年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0家,過10億元的企業59家,過億元的企業達253家,數量居全國高新區前列。據科技部統計,西安高新區的營業收入、工業增加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現居全國高新區第三位。高新區的發展著實令人刮目相看,新景象讓大家難以置信。2010年,高新區建成區每平方公里實現營業收入125.4億元、稅收6.8億元,工業用地平均每平方公里實現工業產值194.11億元,單位面積建設用地GDP是2005年的1.85倍,均處于全國開發區前列。 2010年,高新區共有89家企業通過高新企業認定,占到了全省的57%,其中5家企業還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使高新區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0家。在此背景下,去年高新區企業累計獲得國家和地方各類科技計劃立項478項,累計獲得扶持資金5.27億元,而借助資金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又加速了企業的發展和產業的成長,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循環。 在二次創業階段,高新區提出了外部資本化戰略,即面向全球配置資源,通過吸引國際的產業巨頭,影響并帶動本地的產業發展。提出招商工作的六大招商重點:一是圍繞國家新型戰略性產業實施定向招商二是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招商三是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機遇實施產業承接招商四是培育稅源吸引總部經濟招商五是調整產業結構,加大對占用資源少的創新型服務業招商六是以完善園區環境進行配套類項目的針對性招商。目前,高新區已經具備了大項目的承載力,招商引資的重點方向將放在招大引強上,圍繞產業布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功夫。 二次創業以來,跨國企業對高新區的搶灘加快了腳步,其中美光科技的兩次投資,成為高新區招商引資歷史上里程碑的事件:2005年,全球第二大內存芯片廠、美國500強企業之一——美國美光科技公司投資2.5億美元的半導體項目落戶高新區,2010年,美光科技再投3億美元在高新區建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加工生產基地。隨著高新區的投資環境日益提升,產業氛圍日益成熟,西安高新區的投資價值日益攀升,得到了產業巨頭、國際領軍企業的青睞。 隨著美國應用材料,中興,華為,比亞迪等一批通訊、光伏與半導體照明、高端研發與制造產業龍頭的落戶,帶動了產業鏈上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入駐,高新區的相關產業鏈進一步完善,培育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產業沃土更加“肥沃”。在通訊領域,高新區引進了中興、華為多家通訊類企業,未來有望成為全國第二大通訊產業基地在光伏和LED領域,引進了美光、應用材料等多家企業,為打造在全國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礎在軟件與服務外包領域,引進了神州數碼、日本電裝等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在總部經濟方面,引進了華夏人壽、中航大飛機、幸福航空全國總部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北京銀行、重慶銀行等區域總部和中國西電、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等大型企業總部100多家,成為中西部總部經濟最為聚集的區域之一。 通過“引進大項目、培育大產業、實現大發展”的工作思路,到2000年西高新實現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270.4億元,這是“八五”末的5倍還多。而到了2005年底,高新區營業收入達到了1042億元,2010年則達到4008億元。 為園區發展尋找“動力之源” 以創新服務撐起一片天空 西安高新區將科技金融工作列為園區科技創新創業和產業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園區投融資功能。積極探索加強金融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企業成長、產業發展、園區服務的支撐作用,加快發展金融服務業、促進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建設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和區域性金融服務市場、完善金融生態環境。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規劃要求,建設金融創新實驗區,打造西安高新區成為中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 西安高新區也是陜西省上市企業最集中的區域。截至2010年底,西安高新區累計海內外上市上柜企業50家(上市39家),其中在國內A股市場發行21家,占陜西省A股上市企業50%以上,中小企業板上市1家,創業板企業4家,位居中西部高新區首位。海外市場發行18家,另有11家企業在美國OTCBB市場掛牌。 為了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來到西高新,高新區出臺了一系列有競爭力的高端人才吸引政策。圍繞主導產業用好用足人才政策,形成產業發展與人才引進的良好互動。2009年為區內企業引進高端人才1205名人才庫中各類人才超過17萬人獲得企業引進國外專家政府資助609.39萬元,29個國家的700人(次)外國專家來高新區企業幫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管理咨詢、營銷策劃等工作。2010年,人才服務中心與著名人才機構合作,吸引以海外優秀留學人才為主的高端人才,共在本地和北京、上海、深圳、日本東京舉行人才活動80多場,全年共引進高層次人才1348名。引進和萬寶盛華、沙氏亞洲人才資源咨詢有限公司、中華英才網等全國性人才機構在園區內展開人才引進業務。2010年專家資助、留學人員企業擇優項目資助金額達到633萬元,兌現人才優惠政策2600萬元。平均每年組織常規招聘會100余次,網絡招聘1000多家企業,提供崗位30000多個,吸引求職者約80000多人。 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建立綠色服務通道,設立“西安高新區高層次人才服務窗口”和“西安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引進窗口”。共受理各項業務247項,解答各類咨詢1300多個,為企業提供 “千人計劃”和“百人計劃”申報咨詢和指導180余次,高新區高層次人才庫共收到各類人才簡歷3800多名,其中留學歸國人員1900多人,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通過“千人計劃”“百人計劃”,協調省公安廳和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為“千人計劃”入選人才及家屬辦理長期居留證,在全省率先協助千人計劃獲選人才的家屬及子女辦理長期居留證,免除其后顧之憂。 對于中小企業,高新區呵護有加,成立了專業的企業孵化器,不斷完善“預孵化+孵化+加速培育”的孵化培育模式,提升對中小科技企業的撫育成效,圍繞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需求,為企業提供從基礎性事務處理到個性化高端問題咨詢、解決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目前,高新區已擁有各類孵化器20家,形成了綜合孵化器與專業孵化器有機結合的孵化器集群發展模式,在孵企業2200余家。 西安高新區通過金融、人才、孵化等方面的各種創新服務為企業發展撐起了一片天空,促進了企業發展的積極性,極大增強未來區域產業的發展潛力。 科學發展繪就宏偉藍圖 “十二五”給力世界一流園區 “十二五”時期,是高新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牢牢抓住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快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建設步伐的關鍵時期。“十二五”開局,高新區將以怎樣的理念和精神再獲突破?“十二五”末高新區還將產生什么樣的巨變?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紅專這樣描述高新區未來的發展思路: “十二五”時期,高新區要成為大有作為期,高新區將在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力度,圍繞低碳經濟,在綠色能源等領域推動企業聚集,引領西安發展。同時,高新區還將加快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生物科技產業、云計算和物聯網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堅持高端引領的發展之路,著力圍繞主導產業推動通訊、集成電路、軟件、光伏與LED等研發類產業聚集。在這期中,高新區將充分依托西安的科技優勢,利用政策引導和政策驅動的方式,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服務業的發展,促進高新區裝備制造業獲得大幅提升。 其次,高新區將加大推動現代服務業以及科技與產業結合發展的力度,利用高新區銀行、保險、擔保等金融業已經較為聚集的優勢,大力發展證券、擔保、風險投資、信托等金融類產業,建設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和區域性金融服務市場,建設金融創新實驗區。促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信托、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知識產權融資貸款等獲得發展資金,使高新區成為中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科技金融中心。以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增添活力。高新區還正在著手籌劃設立三只產業基金,注冊基金10億元的第一只基金已經正式成立。此外,高新區還計劃將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增加到100億元以上。相信三只產業基金的設立和擔保公司注冊資本的進一步擴大,將大大增加中小科技企業的造血功能。 高新區還將在進一步加大對行業領軍人才和高端人才引進基礎上,按照“立足當地資源、面向全球配置、加強政策引導、打造市場平臺”的思路,建設統籌科技資源先行先試區,著力發揮平臺承載、示范帶動、輻射擴散的作用。通過優化環境,增強科技資源的吸納能力搭建平臺,增強科技資源的轉化能力加大招商,增強科技資源的聚合能力建設基地,增強科技資源的承載能力做強園區,增強科技資源的產出能力等推進科技資源統籌示范改革,促進高新區在未來發展中占領新的制高點。 到“十二五”末,高新區要實現綜合實力新跨越,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創新凸顯新優勢,人才發展孕育新活力,國際競爭力得到新提升,園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發展呈現新面貌,把西安高新區建設成為經濟發展快速、創新動力強勁、人居環境優美、社會發展和諧安定的國際化現代化科技產業新城,成為國家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世界一流科技園區示范區。 過去的“十一五”,高新區用創新發展的理念,豐富發展內涵,優化發展環境,破解發展難題,為西安乃至全國城市新區科學發展提供了一個鮮活的 “城市樣本”,書寫了一段艱苦創業,自主創新的光輝歷史。未來的“十二五”,高新區將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繼續努力拼搏,繼續闊步前行,繼續書寫史詩巨篇。
 
|